LOT 1030 清早期 竹根雕刘海戏金蟾摆件
Viewed 198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总高10.5cm;净高8.1cm
|说明:竹子虚怀劲节、刚正不阿、一隅而安、四季常青,有“君子”美誉。且平安吉兆,能食能用、可赏可玩,故历来深得国人喜爱,尤其是文人雅士,把竹视为品格修炼的标杆和精神涵养的榜样。由于这种东方特有的审美心理驱使,因此人们种竹、赋竹、画竹、刻竹,乐此不疲,以至“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中国是世界上生长竹子最多的国家,品种约有250多种,包括毛竹、水竹、慈竹、筇竹、芦竹等,主要分布在江南一带。|竹文化源远流长、博大浩瀚。据考古学发现和古文献记载,远在甲骨文之前,聪明的南方先民已在竹片上刻纹记事。不过,至今所记载的文献或者尚存的遗物,几乎都是用竹身制作加工而成,泛称竹雕或竹刻。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常作为高级礼品馈赠,供人赏玩。|据目前史料分析,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南齐书——明僧绍传》中,曾有齐高祖赠竹如意(如意笋箨寇)给明僧绍的记载。然而,竹根雕真正兴盛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清代竹雕工艺达到鼎盛时期,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造型设计,构图纹饰上大多不为陈规所束,表现出一种优美雅致、超乎凡俗的格调,使作品在灵动中富有变化,有一种自然高逸的雅韵,他们以非凡的智慧,把雕刻工艺推向了空前的鼎盛,为后人遗留下来的大美,绽放出熠熠夺目的光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本件作品为明末清初竹雕工艺鼎盛时期之作,取坚实竹根雕制“刘海戏蟾”,显玲珑轻巧之态。刘海长发浓密曲卷,分缕披于脑后,丰颡宽颊,上裸胸腹,开口憨笑,若有声响,左手牵握绳索,右手怀抚金蟾,斜肩侧首,背系寿桃经卷,席地而坐,似是戏弄怀中之三足金蟾。金蟾龙首宽吻,如意形鼻,双目凸出,身躯健壮,背生癞疣,脊部生鳍,三足奋力攀爬,形象憨态可掬,雕刻传神写照,将金蟾与刘海之间的互动情景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地讲述了民间传说中刘海戏金蟾的故事。|竹根雕不同于木雕、石雕和泥塑,由于其材料壁薄心空、外硬内软,局限性大,可塑性小,稍不留心就会凿穿成为废品,故作者需要熟识材料、反复构思、巧妙布排,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此件摆件所用竹根选材虽小,然饱满缜密,久经摹玩传承,包浆浓郁陈厚,呈熟栗色泽。刀法工艺严谨而透剔,线条运用的恰当好处,尤其是刘海与金蟾双目相对的神态,透出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灵性,状写入微、神韵准确、传神,趣味盎然,增强了圆雕浮雕的艺术效果,反映了竹刻圆雕高超的工艺水准,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同类造型题材作品可见敏求精舍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备注:旧配红木山石底座。||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竹木牙角雕刻》(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6年,页45,图43;|2.《虚心傲节:明清竹刻史话》,2000年,香港大学出版,第292页;|3.《中国竹刻艺术·下册》,香港艺术馆,1982年,第290页;|4.《中国竹木牙角器全集1·竹刻器》,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15,图17;|5.《历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周年纪念展》,敏求精舍,香港,1990年,图250。
Preview:
2019年1月8日-9日 上午10:00-晚上20:00
Address:
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 四层宴会厅(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路98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