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050 徐悲鸿 乙亥(1935年)作 1895~1953 行书五言联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Viewed 46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178.5*34.5cm*2
【题识】镜秋先生法家教正,廿四年秋尽, 弟悲鸿。 【钤印】江南徐悲鸿 【出版】 1、《近现代书法大展》,第132页,中华民国文化资产维护学会出版,2003年。 2、《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第78-79页,国立历史博物馆,2012年。 【释文】儿童说妙法,烟雨障遐思。 【展览】 1、“近现代书法大展”,国立国父纪念馆及中华民国文化资产维护学会主办,国父纪念馆中山国家画廊展出,2003年7月16日~8月17日。 2、“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河南博物院及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河南博物院展出,2011年12月22日。 3、“水墨清韵——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江西省博物馆,2012年2月19-3月19日。 【上款人简介】潘镜秋(1904~1997),俗姓潘,名镜秋,湖州人。少习绘艺,鬻画于沪,结识沪上书画名家,相与为友,在上海画坛驰骋一时。后皈依佛门,法号能山,住持云岫寺,以佛经自课,间作书画,笔意潇洒。 儿童说妙法 典出自佛经 徐悲鸿的书法渊源于家学,但给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清末碑学的集大成者康有为。当时21岁的青年徐悲鸿闯荡上海滩,有幸得到了康有为先生的器重赏识,收为学徒,得以亲授。徐悲鸿自己说到这段经历:“南海先生雍容阔达,率直敏锐……余乃执弟子礼居门下,得纵观其所藏。如书画碑版之属,殊有佳者,相与论画,尤具卓见,如其卑薄四王,推祟宋法,务精深华妙,不尚士大夫浅率平易之作。”同时,作为晚清碑学大潮中的主将,康氏崇碑抑帖之论亦影响了徐悲鸿的观念:“吾因学书,若《经石峪》、《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名碑,皆数过。”(《悲鸿自述》)去世后他的卧室保持原样,床头就放着一本《爨宝子》。徐悲鸿并没有局限于碑学一家之内,取法上比康有为更为广泛,书风较康少了些许霸悍,多了些温文尔雅。自出机杼,参以行书笔意,结体疏朗,平和淡然。 此幅作品是徐悲鸿为镜秋先生所作,“镜秋”即潘镜秋(1904~1997),号西吴一瓢、镜道人、贫空子等,湖州北门外汇溪人。早年师从湖州籍书画名家李寿,1928年在上海以出售山水、人物、仕女画为生。曾与当时画坛泰斗王震、国画大家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有过交往。此幅作品正是徐、潘两人交游的见证。四十年代后,因家中变故,潘镜秋于武康云岫寺出家,法名“能山法师”。他的画作往往以清静悠闲而得名,书法作品则给人以笔苍墨劲之感。赵朴初曾称:“法师画笔墨深厚,格凋高雅,非一般俗流所望其项背。” “儿童说妙法”典出自佛经,说的是药王菩萨做完真法供养之后,临终之时生到日月净明德佛的国土中,在净德国王家中,结双跏趺坐,忽然化生为一个儿童,并称净德国王为父亲,即时为国王说出两首偈颂:“大王今当知,我经行彼处。即时得一切,现诸身三昧。勤行大精进,舍所爱之身。供养于世尊,为求无上慧。”冥冥之中,这幅作品成为了潘镜秋与佛法之间深刻渊源的预示。
Preview:
2020年10月16日-17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二层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