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43 潘天寿(1897-1971) 雁荡山花
Viewed 3717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66.5×51.7cm. 约3.1平尺
镜心 设色纸本 诗塘:(史国良题,文略)甲申年(2004)冬月,国良记于北京紫竹精舍。 钤印:史氏入禅、国良本幅:寿者制。钤印:强其骨 收 藏印:浅予珍藏 《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第178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叶浅予旧藏。 《雁荡山花》未署年款,依内容、款字、用印判断,应作于1950年代后期潘天寿雁荡山写生后不久,彼时正值画家艺术盛期,而“雁荡山景”母题也是潘氏的重要创制,对他确立晚年艺术风格、奠定画史地位均有深刻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题材作品大部分被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公家机构收藏,可流通的数量很少,更兼此帧后经叶浅予、史国良递藏,传承有绪,来源清晰,弥足珍贵。1949年5月,杭州国立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校方宣称“花鸟画不能反映现实生活,很难为人民服务。中国画必然要淘汰”,潘天寿、黄宾虹、林风眠等教授不再安排授课。面对这一困局,潘天寿立志重回“师造化”之途,他通过下乡体验生活等机会,往各处写生,积累素材,“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便是吾辈无上粉本”,为寻求艺术突破打下基础。1955年夏,潘天寿与吴茀之、诸乐三等赴雁荡山写生近一月,回杭后创作出潘氏经典的“雁荡山景”题材,“首次将山花与山水所结合的雁荡题材让传统国画面目为之一新”,这类图式也成为他晚年最负盛名的画题之一,拍品即诞生于此背景之下。与其它“雁荡山景”作品类似,《雁荡山花》也是取实景一角入画,构图满密,取境鲜活,从布局上看,潘氏有意将景物拉近聚焦,如相机的长焦镜头一般,画面中心是几株野生的牛舌刺,这种并不名贵的植物前人甚少入画,却是潘天寿这一母题中常见的物象。它们生长在几块巨石的罅隙中,叶用浓重的花青平涂,花头则用红色点厾,敷色浓烈而不失古雅。巨石以劲健的线条勾勒,再施淡赭,复用浓淡不一的墨点点苔,周遭成簇的野草和竹篁以墨色为主,略罩花青,虽为配角,却画得一丝不苟,画家意在以野逸的环境突出山花的烂漫,以局部之美景而见满山之斑斓,营造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茂丰盈的热烈气息。潘天寿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写道:“予喜游山,尤爱看深山绝壑中之山花野卉,乱草丛篁,高下欹斜,纵横离乱,其姿致之天然荒率,其意趣之清奇纯雅,其品质之高华绝俗,非平时花房中之花卉所能想象得之。故予近年来,多作近景山水,杂以山花野卉,乱草丛篁,使山水画之布置,有异于古人旧样……”《雁荡山花》堪称这一艺术追求之注脚。史国良在诗塘中对拍品流传记载甚详:此作原系潘天寿于中央美院绘制,叶浅予见而爱之,故以相赠。叶氏将其悬挂家中,在为研究生讲解中国画构图时,也常以它为范例,史国良因此“又见此图感慨万千,因对此图有旧情,不惜重金购得,以为纪念”。画面左下角所钤“浅予珍藏”朱文印,系邓散木为叶氏所制。 北京拍卖会,2004年12月19日,编号777
Preview:
2020年12月9日-11日 上午9:00-下午6:00 2020年12月12日 中午12:00-晚8:00 2020年12月13日 上午9:00-晚8:00
Address:
北京昆仑饭店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