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032 陈寅恪致杨树达信札
Viewed 333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
著录:《积微居友朋书札》,198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P.98 |一九五四年写本|一通二页,尺寸:26.2×16.3cm|提要:此为陈寅恪失明后由夫人唐篔代笔,著录于杨树达《积微居友朋书札》。|不采苹花即自由|—记卓德秋拍陈寅恪信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马列思想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席卷各界,成为引领时代的新思潮。举国生机勃勃,昂首向上。但在学术界中继之而兴的却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三反”、“五反”一系列被打上政治标签的活动。| 一九五三年中共中央成立标榜新史学的历史研究委员会,分别任命郭沫若、陈寅恪、范文澜为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而身居岭南大学的陈寅恪秉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人本色,显然对这种政治权威下的学术机构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是反感,因此回信婉拒了郭沫若等旧友的盛情邀请。|其在信中说:| “尊意殷拳,自当勉副。寅恪现仍从事于史学之研究及著述,将来如有需要及稍获成绩,应即随时函告并求教正也。”| 字字句句正是陆建东先生所谓“外交辞令”。陆先生《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2013年三联书店版)中谈到此处说:“陈寅恪这封给郭沫若的信很客气,但他在另一封给好友的信中表达的是另一种心境。”后整篇收录了信札内容并有解说。| “弟畏人畏寒,故不北行”,短短九字,意可深究。一个畏字,神形俱现。畏人是陈寅恪的真实内心,典出杜工部《畏人》一诗。该诗后四句云“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待马蹄”。清人仇鳌注解该诗“有故乡故国之思”,“有避世避人之意”。……可见陈寅恪拒绝北返之志已坚。在1954年,“陈寅恪北返”一时成为学术界热衷谈论的话题。其实若了解陈寅恪的脾性,中国科学院便应知大局已定矣!”| 此信缘起见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200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记载(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三日):| “前书与陈寅恪,请其标点《论语疏证序文》,今日寄还,并见告,以畏人畏寒,故不北行,有《谢北客》七绝一首。又云:‘屡承寄示大作…不识当局有此意否。’老友阿好如此,令人感愧。”| 故此信前文是陈寅恪回函杨树达《论语疏证》序文事,而后谈及陈“北返”之事。| 杨树达先生著作等身,是近代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其出身“天下第一班”(1897年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创办的长沙时务学堂的第一届生员,同学有李炳焕寰、蔡锷、范源濂等),执教清华时与陈寅恪定交。朱发建先生《杨树达与陈寅恪的交谊》文称:| “戊戌那年(1898)陈寅恪九岁,杨树达十四岁,三十年后清华园聚首……浓浓的乡情拉近了故人的距离,学术同好成为二人交谊的纽带,此后的清华岁月里,不时可见二人析疑共赏、诗酒唱和、切磋学问的身影。”| 陈杨二人交情笃厚,陈说话自然不必如对郭沫若般避讳,是以才有直言“畏人”之语。单单这“畏人”二字似乎就已见了陈寅恪先生对政府的不耐。如果这寥寥几字暗讽尚不见有太重的分量,那随此信首次面世的《答北客》诗却是一出世便名动内外了。| 关于《答北客》争论纷纷,注家亦夥,兹选录程巢父先生《思想时代》书中《说陈寅恪诗》以为定论,其诗文句意如下:|多谢相知筑菟裘| 菟裘引《左传•隐公十一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服虔注云:“营菟裘以作宫室,欲居之以终老也。”| 可怜无蟹有监州| “无蟹”喻不能尊重学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自由研究学术的条件。“有监州”喻重重管束、限制。| 柳家既负元和脚| 典出刘禹锡《酬柳柳州家鸡之赠》“柳家新样元和脚”句,“柳家”所指极明(今已不需讳言,柳家所喻即当时新政府),“元和脚”喻学术自由。陈寅恪曾对黄萱说,诗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意思,才算是好诗。此句在字面以下又埋藏了一个暗典,即尊处既有“家鸡”当道,何必来“怜”我这“野鹜”呢?| 不采苹花即自由| 典出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欲采苹花不自由”句,陈诗引其复义,字面意义是“不受优待”(任所长)—“不采苹花”—而言外之旨是“不受管教约束”,便能保住“自由之意志”,从事我的著述。| “《答北客》的最先披露是在《积微居友朋书札》一书中。这是一九五四年七月十日致杨树达的一封信,诗前有谓“弟畏人畏寒,故不北行。去冬有一短诗,附呈以博一笑”。“畏人”指“监州”之人,亦指经“洗澡、换脑”之人。“畏寒”亦堪玩味。因此陈先生固不北行不为无因,乃是深思熟虑的最后决策,而非一时的意气用事。不过当时的执意却命,是冒了一定的政治风险,需要高瞻的识见与坚毅的胆略以支撑这一举措的。此诗的作用,一是记录晚年所经历的事情,藉以明志;一是给后人留下以诗证史的记录,让后人知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一位贤者、拙者,为了坚持思想的自由、学术的独立,不能逢迎新道德标准与新社会风气之转移所作的固守传统文化价值及人类理性原则的一种惊世骇俗的选择”。| 如程先生所言,此通信札是《答北客》诗的唯一出处,并最先披露于杨树达《积微居友朋书札》(198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出版之前,余英时《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等陈寅恪研究的重要文献均未得收录。而九十年代以后,《陈寅恪全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几乎所有有关陈先生的研究论著皆有专篇引此信此诗,来为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铮铮风骨来做注脚,足以说明此通信札之重量。| 另关于《答北客》诗“柳家既负元和脚”句之“负”字有争议存世,2001年北京三联书店版(三联版《陈寅恪全集》是学界公认的陈集的权威版本和定本)《陈寅恪集•诗集•附唐篔诗存》(P.100)即标明“柳家既负(一作自有)元和脚”,今此通信札面世,“负”字可成定论。| 陈寅恪失明后所有回复友朋的信函,皆由夫人唐篔代笔。《陈寅恪集•书信集》(三联《全集》版)中收有唐篔笔迹多图,其书法工整、婀娜娟秀,正与此通墨书相佐。 二维码 雅昌拍卖图录推荐使用此APP扫描二维码
Preview:
2015年11月17日-18日
Address:
北京宝辰饭店3层大宴会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