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016 清乾隆 黄玉“鱼跃龙门”
Viewed 179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23.5cm(9 1/4in.)high
来源:台湾私人珍藏 参阅:1.18 世纪 双鱼瓶,收录于《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中国古玉藏珍》,图版52,刘明倩,广西美术出版社 2. 清 青玉双鱼式花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 清 红白玛瑙巧做双鱼龙花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8(清)》第212 页,图版168;第229 页,图版188,安徽美术出版社,2011 年 5.《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玉器卷》第302 页,图版247,中国国家博物馆,2007 年 6.《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清(6)》第222 页,科学出版社,2010 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唐 李白 《赠崔侍卿》拍品为大块黄玉整雕而成,鳌鱼龙首鱼身,腾跃于海浪之间,身尾舒展,跃然海上,金鳞历历,灵活生动,鳌鱼身伴小鱼,相对相依。玉匠用纯美玉材将“鱼龙变化”这一瞬间定格,把鳌鱼昂首摆尾,腾空而起的姿态表现的极为到位,下方配木雕海水纹底座,波涛滚滚。故而拍品极具玉堂富贵之气,形大而稳,色凝而润,圆雕、镂雕、浮雕、刻画等多种技法并施,显见乾隆时期国运正盛时玉匠之细琢精工。黄玉润如凝脂,色正而娇,历来为玉中珍品,深得帝宠。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讲“玉以甘黄为上,羊脂次之”,可见其珍罕。又因黄玉字音谐意高贵,“黄”与“皇”语音一致,故成为皇家贵族制作玉器之首选,但产量稀少,故黄玉制品甚为罕见,大件黄玉作品更罕。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回疆之后,阗地区优质玉大量开采和不断运入内地,使得以苏州、扬州、北京造办处玉作为中心的琢玉业蓬勃兴旺。“鱼跃龙门”的典故,神话传说中的鲤鱼,跳过龙门就能变成龙,后引申为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作逆流前进,奋发向上,寒窗苦读,功名有成。鱼龙纹在我国古代的应用非常广泛,历朝历代的工艺美术品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从现有的文物数据来看,鱼龙纹最早出现在商代。商代玉雕作品中出现的鱼纹,是早期鱼化龙形式的一种。鱼纹和龙纹的组合最早在汉代,时人所作《三秦记》有云: “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海江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上则为龙,不上者点额暴腮”。《汉书》注云:“鱼龙者,舍利之兽,先戏于庭极,乃入殿前激水,化为比目鱼,跳跃激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说苑》中也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记载“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鱼化龙”这一题材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后成为祝愿金榜题名、高升昌盛的美好吉语。《封氏闻见记》卷二载:“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化龙,青云直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北京颐和园均收藏有同题材玉雕作品,可为参考。
Preview:
2019年10月3日-5日
Address:
万丽海景酒店8楼美景阁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