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5096 15-16世纪 大成就者对坐唐卡
Viewed 1033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纵:60厘米横:44厘米
本幅唐卡的主尊为印度佛教八十四大成就者中的达玛茹巴和坎哈巴,他们是印度佛教八十四大成就者中的两位,也是藏传佛教“道果”法的重要传承祖师。八世纪 - 十二世纪末期的四百年间,印度出现了八十四位佛教密续的大成就者,其中只有五位是出家的僧侣,另外七十九位都是在家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打破旧有僵化的教条主义传统,使佛陀的教法充满生命力。可以说,相对于佛陀、菩萨等主题,大成就者题材更能代表佛教密续生动、自然、鲜活的精神。而“道果”教授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核心教法,它以《喜金刚续第二品》的修持方法为基础,认为修行者只有断除一切“烦恼”,可得“一切智”,而达到“涅槃”之果,倡导生死涅槃无别。坎哈巴和达玛茹巴都以喜金刚为本尊,是“道果”法的大成就者,他们的法脉后来流传至西藏。公元 1073 年,昆氏家族的昆·贡却杰布在后藏钟曲河地方建立萨迦寺,作为根本道场把道果教授当做主要法讲授,以后经过萨迦五祖及其弟子们的进一步整理发挥,道果教授趋于全面完善,成为萨迦派的中心教法。随着萨迦派的不断发展壮大,关于道果传承的印度大成就者造像和唐卡也不断出现,其中不乏艺术精品,本幅唐卡就是杰出的代表。本幅唐卡采用两位中心人物对坐的构图,这种构图比较多的出现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之间,人物之间都具有法脉上的传承关系。从教法传承和艺术风格上来看,唐卡具有鲜明的十六世纪后藏萨迦地区的气息。达玛茹巴和坎哈巴位身着印度瑜伽士的简单服饰位于中间位置,他们的坐姿和肢体语言都不像一般的佛像采用正襟危坐的方式表现,而是显得更加生活化,更加随意。达玛茹巴左手端握能降服三毒的嘎巴拉碗,右手于胸前接印,手心脚心特别绘制了金色法轮,这在藏传佛教中有“教法之主”的含义。身下坐羚羊皮,代表证悟空性之后的俱生大悲心。座下为多彩的莲花座,这代表“明空不二”中的“明分”。坎哈巴右手上扬能唤醒三界迷乱的鼗鼓,左手按法座,身下为带有圆斑点的豹皮,这代表超越凡庸意识的俱生大乐,豹皮下是纯粹蓝色的莲座,这代表“明空不二”中的“空”分。两位主尊身后都有椭圆型的经箧,身上都系有禅定带,这代表他们既是精通教法的班智达,又是长于实修的瑜伽士,两者并列表示法脉的清净传承,羚羊皮和豹皮表示乐空双运,彩色和蓝色莲座表示“明空不二”,西藏绘画的很多细节看似随意,其实很多都有互相呼应的关系。两位尊者的神情和目光中都能读出一种历经沧桑、勘破红尘的自在和喜悦,甚至是一丝的狡黠,而这正是大成就者们独有的特质。在达玛茹巴和坎哈巴的上方是身、语、意三种喜金刚。这是他们两位共同的本尊,背后有一颗直接云霄的旃檀树,又称为菩提树,这是佛教绘画中常见的题材。两位主尊的下方是一片山石草木,线条勾勒之间可以看到汉地绘画的影响。唐卡四周为印度其他的大成就者们,他们的姿态各异,彼此之间浑然一体又各自独立。总的说来,本幅唐卡构图严谨却不呆板,人物的描绘准确到位,用色艳丽而厚重。画家用过人的天赋将密续的精神和大成就者们的特质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出来,这正是西藏绘画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时也彰显了本幅唐卡在宗教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唐卡的另外一幅,毗瓦巴和金刚无我母唐卡现藏于鲁宾博物馆,两者在构图、用色等各方面都极为一致,我们可以在喜马拉雅网站上查阅到相关信息。云南大学考古中心客座教授 郝文鑫
Preview:
2016年12月1日-12月2日
Address: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千禧大酒店2层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