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658 清乾隆 白玉牺尊
Viewed 56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宽9.3cm;高13.2cm
此件玉牺尊取整块和阗白玉籽料雕琢而成,所选玉料质地绝佳,玉肉细腻白净,凝润如脂,致密油亮,包浆自然。器作兽形,似鹿非鹿,昂首前祝,额头饱满,长角翻卷后掠,小双耳贴于角下。双眼雕作直立的弯月形,眼睑细长,眼珠圆凸,炯炯有神,凝视前方。鼻梁下凹,嘴部凸出,如意形卷鼻,口唇紧闭,神情温和宁静,气定神闲。下颌线条优美,颈部琢刻扇形鬃毛,身躯丰满肥硕,筋骨结实,肌肉丰腴,四肢粗壮有蹄,四蹄并拢。身体满饰有流畅抽象的变体卷云纹,用以装饰羽翅等,关节处亦饰有回旋带状纹饰。玉兽背部驮有一尊,敞口,鼓腹,矮足,形似花觚。颈部饰蕉叶纹,尊腹琢刻饕餮纹。颈部两侧有半圆形小耳,分别连接一龙一虎。小虎自上腾跃而下,前爪趴于瑞兽头顶,后足蹬尊耳,造型十分灵动。一龙头部连接尊的另一耳,张口卷唇,口吐长舌,圆眼,如意形角,身躯呈S形蜿蜒而下,身带翅膀,尾部与兽体臀部相连接,在整件器物中替代器柄。 在古人的观念中,体格健壮、四肢有力的瑞兽,具有灵性,因此让它充当人神沟通的媒介,用于祭祀,扮演沟通天地神灵的助手。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纯色牲畜,一般指牛、羊、猪等。许慎《说文解字》称“牺,宗庙之牲也”,汉代孔安国注释为“色纯而牺”,《周礼·牧人》有“共其牺牲”之句。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牺尊最早见于《诗经》:“白牡骍刚,牺尊将将”,牺尊模拟的是一种并不存在的动物,是将祭祀中使用的各种牲畜的形态集合而成,在重大礼仪中用来祭祀神明,在传世的牺尊中有像牛、像貘、像犀等。《周礼》将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定为六尊,其中牺尊也称献尊,古时“牺”、“献”同音,都读作“婆娑”的“娑”。在六尊之中,最为华美的就是牺尊。《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了牺尊的用途,后世诸多注疏,皆谓牺尊是礼祀天地之物,常与象尊同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敬天法祖为历代皇室的首要之事,皇室祭器则为礼制之体现,不可缺失,承载着朝廷对天地神灵、圣贤先祖的敬畏与膜拜,被赋予尊崇与神圣的地位。牺尊不但是商周重器,后世也普遍用于各种礼仪活动当中。宋代《宣和博古图》中牺尊即作牛形。元代,牺尊不但是当时儒官辩论的焦点之一,各地也铸造了一些这类礼器。 清承明制,依然非常重视祭祀及祭器的制作,满清虽初得天下但对中国古代的礼教文化吸纳迅速,上古三代神秘而又充满活力的青铜作品对雍、干二帝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乾隆时期,牺尊成为造办处工匠制作摹古作品灵感的重要来源,主要借鉴于《御制西清古鉴》,将古代的工艺造型和纹饰进行创造仿制,并重新赋予了作品新的趣味。制成寓意吉祥的摆设,广泛陈设于宫廷和王府的书斋厅堂当中。 此件兽形玉尊材精玉纯,不论造型、纹饰皆能寻觅到商周时期青铜牺尊的影子。在《御制西清古鉴·卷九》第二十九号收录一件“周牺尊二”的主体与此件玉尊已较为相似。而在《御制西清古鉴·卷十一》第三十二号收录的“汉瑞兽尊”与此件玉尊的相似度则更高。从《西清古鉴》中查阅到的这两件器物与此件玉牺尊相比较,不得不让人大胆的猜想当年造办处制作此玉尊是将西周和汉代两件铜尊的特点融为一体制成。整件器物奇特的造型、神秘的纹饰、古朴的气息和生动的韵味皆令人过目难忘。用精湛的雕工,凸显了神话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扑面而来的宫廷气息,可谓是一件极为难得的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雕陈设重器。 参阅: 1.同类器物可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玉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P242图206“清 玉牺樽” 2.《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中国古玉珍藏》(广西美术出版社)第48号“乾隆时期 天禄永昌瓶”。 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文玩》P190,No. 175。
Preview:
2022年3月11-12日
Address:
浙江国际雷迪森广场酒店五楼(杭州市体育场路221号)
Start time: Auction delay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