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92 清康熙 釉里红加五彩花卉纹苹果尊
Viewed 1325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8.8cm
品相:口沿小爆釉,已修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记录:北京中汉,2010年12月19日,编号0043
康熙御窑中除了长形的瓶还有圆形的尊,但即便低矮,其向上挺拔之感仍有体现。下面这件便最具代表性。
此器因形似苹果,故称“苹果尊”陈浏《陶雅》中:“苹果尊于苹果绿之外又有天青,釉里红两种,皆珍玩也。”亦可作文房花器,为康熙名品。
在设计和做工上它可圈可点处极多。首先其在局部修胎上亦极细致,且蕴含刚柔相济之美。此器口沿在一正一反两个弧线的交接处汇合成一道爽利之棱,正面看此棱在釉下犹如一道弦纹,手抚之有肉中藏骨之感。
底足处的微小式二层台修削爽快锐利,胎釉分界泾渭分明,无有丝毫拖泥带水。
釉色上,红彩光泽感强,花朵内绿色、黑色、深红、浅红、漏彩处皆成圆弧,分布均匀得当而有次序感。淡绿和翠绿用五彩平涂画法细致而不失灵动。黑彩笔触清便,起笔收笔皆合章法。
从大造型上此苹果尊依然有着强烈的对纵向拉长这一美学的不倦追求。此尊的通体长宽大致相等,如若减去短束颈,则下部的圆形身体其实是一个宽大于高的矮扁圆形。但在视觉效果上却并无此感,即使但看尊的圆身我们也会产生出其高大于宽的视错觉。
也就是说一个矮扁之形在刘源的设计后亦然能表现出挺拔修长之态。这全因构图使然。刘源让两组对称的花卉全部集中于底部让上方大面积留白(为了让这大面积的留白不显单调在配色上特意采用了红花绿叶这一最热闹的配色),而单组花卉的构图是下大上小呈锐角向上重心偏左的三角形,有着灵动(因构图偏而显灵动)的向上拉伸效果。又加之尊口比尊身收小甚多,便进一步加强了整体的冲突感和向上发展的趋势。
刘源对于纵向拉伸的追求还可从他的竹雕作品找到痕迹。
《清史稿》记载刘源不但能书善画,而且雕墨、刻竹、家具、漆器的设计制作也无一不精。上面这件竹雕笔筒也带有挺拔美学的痕迹。因情景需要此器所雕人物为横构图,为了破掉这一横向态势在人物之后刘源立刻雕琢了多条竖向的竹杆,替补修长之感立马得以体现。如此执着的向上追求,不经让人联想到了欧洲哥特风格的教堂美学。
于欧洲12世纪出现的哥特式教堂在建筑风格上也极力往高处发展,其高入云霄的尖顶和塔楼,表现了一种向上飞升的意愿。此追求有着明显的宗教目的:从外看哥特教堂高高的塔尖直插云霄,象征着上帝的荣光。在室内空间里的尖拱使内部层高更高,能吸引信徒的目光往上走,更容易满足人们对于天国的向往。
康熙时刘源设计的器物亦如此,是充盈着帝国价值观的范式器物。这些执着的向上追求之器,是刘源的美学,也是康熙的美学,是一个时代的美学。本文一直言说的刘源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符号,是康熙二十一年缴平“三藩”后(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为臧窑时期,瓷样为刘源主要设计)开办御窑烧造富于特色的新瓷器作品,此中显露的是康熙帝的生活态度、施政观念和哲学理想。
这类器物将“象征论”的内涵扩展开来。如英国学者艾尔斯(John Ayers)相信大家成为“八大码”的康熙豇豆红釉器是特为康熙赏赐功臣爱卿所烧造的(详见艾尔斯所撰《The ‘Peachbloom' Wares of the Kangxi period》,全文载于《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99-2000年,64期,页31-50)。
和哥特教堂一样,这些热烈追求挺拔感的康熙瓷器是在用空间与体量影响并作用于观者的重要器物,是涉及康熙帝用物影响人之心理感觉的代表之作,带有强烈的感性意味。
用今天的话一言以蔽之这便是—绝不躺平,挺拔向上。
Preview:
2022年08月10日-08月11日
Address:
圣佳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76号尚古国际LG层北区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