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761 明或更早 白玉提油熊形挂件
Viewed 389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1.7cm;长2.5cm
熊作为力量与吉瑞的象征早在先秦时期便有记载,《太平御览》卷五十引《山海经》载:“熊山有穴,恒处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若冬启夏闭,乃必有兵”。《武王伐纣平话》云,西伯侯夜梦一虎肋生双翼,来至殿下,周公解梦谓“虎生双翼为飞熊”必得贤人,后果得贤人姜尚,当时姜尚正在渭水之滨垂钓。后因以“飞熊”指君主得贤的征兆。熊的艺术形象最早应见于商代,汉代则是熊类作品出现最为丰富的朝代,1952年于安徽省合肥市汉墓中出土了一对鎏金熊形铜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76年于陕西兴平西吴乡北村出土了一件西汉雕塑立熊插座。时至宋代仿古之风及金石学的兴起,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元玉器制作的空前发展。玉器商品的出现,刺激民间琢玉业的发展,也因此促进了玉器市场的繁荣。玉不再是皇家专用,而进入流通市场,民间琢玉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宫廷高官贵族和文人雅士,而是对玉器十分迷恋的市民阶层,自上而下的追捧使得玉器制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反宋代以前玉器作为礼器、等级的象征,一批批案头摆件、盘玩把件纷纷出现,本品便为其中之佳例。此件作品形制小巧,把玩于掌间,令人爱不释手。其质地温润如脂,玉色浅黄泛青,局部带有黑褐色提油,古色古香,盘玩既久,器表包浆厚重,光泽熠熠。作熊趴伏状,以立体圆雕技法雕出其圆浑健壮、肉丰骨劲的基本形态,形象极为写实,四肢粗壮,背部平滑,圆脑立耳,颔首垂目,橄榄形眼,眼眶以斜刀法琢出微突眼珠,长咀及底,似在觅食。通体结构圆润,各个视角的线条均体现出拙朴可爱之美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早就与君子的品德建立起种种的联系,因此宋人十分钟爱玉器。上自帝王,下至士人,玩赏、考定、收集玉器是当时的时尚。况且金石学的昌盛又使得仿古做旧蔚成风气。官府的玉器作坊有文思院和后苑,甚至权贵之家也有专门的碾玉匠人,玉器的盛行可见一斑。而在玉雕制作中,动物形象的塑造沿袭了唐代的圆雕法,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宋代玉器又深受当时的绘画艺术影响甚深,清新雅致、形神兼备,极具文人情趣,毫无粗制滥造。本品应为宋人承袭汉代动物的雕琢技法,具有高度的写实感,器物虽小,制者却能够准确地把握动物造型特征,掌握细节的变化,做到起伏自然、真实精炼、转折合理、形神具备,当是宋代文人雅士赏玩的玉器佳品。
Preview:
2019年7月30日-31日 上午10:00-晚上8:00
Address:
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 四层宴会厅A厅(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中路98号)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