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0132 顾颉刚(1893-1980) 重要手稿27份 镜片 水墨纸本
Viewed 670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尺寸不一
说明:本标的共计有一、《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12页。二、《南宋亡国之始末》,152页。三、《四库总目提要》辩伪语目,7页。四、《郑公孙夏如晋奔丧》,27页。五、《帝的问题》,104页。六、《三皇道君》,6页。七、《楚辞》,15页。八、《战争之频繁与猛烈》,2页。九、《四库全书纂修考序》,30页。十、《礼经考》,18页。十一、《五记杨惠之塑像》,9页。十二、《四记杨惠之塑像》,12页。十三、《路史》,2页。十四、《左传之研究》,5页。十五、《论闽中文化》,4页。十六、《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1页。十七、《工商业之发达》,1页。十八、《大风集序》,10页。十九、《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第十集,第一一八期。二十、《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1本。二十一、《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本。二十二、《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9页。二十三、《韩子》,2页。二十四、《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1页。二十五、《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1页。二十六、《楚》,29页。二十七、《史记封禅书》,22页。顾颉刚先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祖上曾被康熙皇帝誉为“江南第一读书人家”,故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广读经典,对史书尤为铭心。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师从胡适先生,因受到梁启超、章太炎的思想启发,产生了批评的精神,又并受胡适、钱玄同研究方法的影响,奠定了对古史怀疑的精神,建立了辨古的研究方法。他最初留校于北京大学图书馆,亦曾在商务印刷馆编译所专任编辑;二十年代初期,他提出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恰是一个背反”的观点,并集结古史论辩文章,主持编印《古史辨》论文集,大胆疑古,将矛头直指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观念系统,一时之间振聋发聩,引起学界激烈论战,一举成名,曾先后受聘于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厦大国学研究院、中山大学历史系、燕京大学。建国后还曾整理《尚书》,并在毛主席、周总理嘱托下主持二十四史标点工作。傅斯年曾言道:“史学的中央题目,就是你这‘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你在这个学问中的地位,便恰如牛顿之在力学,达尔文之在生物学”,给予了顾颉刚极高的评价。(一)古史文存类古史研究是顾颉刚学术研究中最核心的部份,而“古史辨伪”则是他在史学界和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学说。《古史辨》部份的文稿分别与顾颉刚的两个重要学术论点相对应,其一是顾氏前期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其二是后期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古书辨伪部份”的文稿主要是对《左传》的研究法及相关的抄稿、对《诗经》的研究抄稿。“史实研究”则包括对从两汉到宋的历史之查考。一、古史辨1,《帝的问题》,104页。2,《路史第一卷》,2页。3,《潜夫论》中的五德系统,1本。4,《史记封禅书》,22页。5,《三皇道君》,6页。二、古书真伪、内容和著作时间考订6,《四库总目提要》辩伪语目,7页。7,《左传之研究》,5页。8,《楚》,29页。9,《楚辞》,15页。10,《礼经考》,18页。11,《韩子》,2页。三、史实研究12,《论闽中文化》,4页。13,《工商业之发达》,1页。14,《战争之频繁与猛烈》,2页。15,《南宋亡国之始末》,一批。(二)民俗学文存类顾颉刚对地方歌谣、戏曲、民间传说的演变等问题的研究,开始很早,并伴随一生,同时这部份的研究也开启了顾颉刚对古史研究的方法论。顾颉刚主要的研究范畴有吴歌、孟姜女的故事及神道与社会的研究,他倡导将民间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经史之学置于同等地位进行研究,对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是顾颉刚在民俗学方面树立的一块丰碑。1,《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12页。2,《郑公孙夏如晋奔丧》,27页。(三)宝树园文存类“宝树园”是顾氏在苏州的宅邸,“宝树园文存”之名见于顾颉刚全集,是顾氏后人为其辑录的发表于各处之文章。这部份文稿原文写作的时间跨度约从1918年至1937年,写录时间则约在1934~1935年之后。其内容包括学术、教育、边疆与民族、文化、政治几类,能反映顾氏一生不同阶段的学术方向与思想。1,《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1页。2,《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1页。3,《大风集序》,10页。4,《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1本。5,《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9页。6,《四记杨惠之塑像》,12页。7,《五记杨惠之塑像》,9页。8,《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1页。9,《四库全书纂修考》序,1页。10,《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第十集,第一一八期。此批为现存的顾颉刚文稿,大体计有二十七种。贯穿这位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半生的学术生涯,涉及许多重要的史学著作,难能可贵。顾颉刚平生学问以古史考辨为主,在民俗学领域亦颇有建树,这批文稿正关乎他的研究核心。文稿可分古史文存、民俗学文存、宝树园文存三大类。在古史辩中,一册《“帝”的问题》特为重要,在本此露面之手稿中,分为《“帝”的问题》《诗经中所见之帝》《尚书中所见之帝》《周礼中所见之帝》四章,结合经典古史文存,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极具学术价值,又最能显示顾颉刚学术研究之长处。《“帝”的问题》是为对三皇五帝等相关概念的考证,也是相关他古史“层累形成”观的基础研究资料。民俗学研究是顾颉刚的兴趣,带有浓重的个体性,但是也因此他能在此领域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去挖掘材料和看待问题。关于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正是他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极大建设。而对民间乐歌的收集亦源自他上学时长期泡戏园子的经验。文稿中的《孟姜女故事的歌曲》甲集弁言等正是此类研究的相关总结。宝树园是顾颉刚先祖花园之名,亦是女儿为其编辑的全集别册之名,其中多收各类序言文章。如《震宗报十周年纪念号题辞》《北京大学汉文书目续编序》《大风集序》《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年报序》《四记杨惠之塑像》《五记杨惠之塑像》《题敦煌千佛洞壁画留真》《四库全书纂修考》《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周刊等都是顾氏著名的序言。阅读这批文稿,能够体会到一个历史学家在学术上的用心。在人浮于事的此世,能够再次唤起人们对真实的学问之向往,这也是西泠用心推出这批文稿的景愿。
Preview:
2020年10月13日-15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L1-3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